新课程评课的问题及对策(吴伟昌) - 给力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给力英语英语教师

新课程评课的问题及对策(吴伟昌)

发布:wenhui    时间:2007/4/3 16:01:22     浏览:7842次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评课现实问题

1.评课功利色彩严重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教师往往从常规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出发,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安排课堂教学环节;评课者往往也是依据评课指标,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堂提问”、“多媒体运用”、“学法指导”、“能力培养”、“板书设计”等方面评估整堂课的教学。有的评课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观赏性,表面上的热闹与形式上的花哨,哗众取宠,旨在赢得别人的欢心。在功利化思想的主导下,很难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很难进发出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很难真正深入下去。

2.评课对象缺失

评课者往往过于关注甚至仅仅关注教师,缺少对学生这一评课对象的关注。整个课堂教学不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其目的也不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这些为评课而准备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缺失学生这一评课对象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教师教学“作秀”严重,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预先设想作出回答,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就像由授课教师导演的电影脚本一样。素质教育的目的怎样落实呢?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呢?学生哪来创新的思维和深入的感悟与探索呢?学生怎么可能发挥自己的审美个性呢?

3.评课的评价认识错误

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交流教师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实中有人不能对其有正确认识,使评课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有的评课者认为评课就是找缺点。评课时,他们或提出教学方法不当、板书不明晰、提问方式有待提高等笼统的意见,或抓住一个发音、一句话的失误大做文章,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说得一无是处。这样的评课,不但不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改进课堂教学,而且会使他们产生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有的评课者认为评课就是找优点。评课时,他们或提出重点突出、思想鲜明、气氛热烈等笼统的意见,或抓住优点大加赞扬,对缺点避而不谈。这不利于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利于今后改进。还有的评课者认为评课只要“蜻蜒点水”即可。评课时,他们先在表面上谈谈优点,然后挑一两个不足轻描淡写提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精心备课的授课教师无法得到中肯的意见,可能会挫伤今后评课活动的积极性,上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造成评课现实问题的原因探讨

首先,教师思想上没有重视评课,在认识上有失偏颇。评课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的平台。有的授课教师把评课看成是表演的舞台、展示的舞台,因而容易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教师地位的过分凸显。评课者对评课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的评述,没能对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素养提升等形成整体性的评述,也就是评课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自然就很难引起教师对评课的足够重视。

其次,缺少基于评课的教学管理制度,评课方式老化。评课是教师岗位培训的有效途径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度的缺失让评课的这一地位无法得到保证。与此同时,评课方式的老化也撼动了评课活动的地位,严重影响了评课活动的效果。评课环节的可有可无、时间的可长可短,评课主体的随意性、记载的形式化,总之,评课缺少科学、严格、有效的制度保证。

再次,评课的评价体系建设没有完善,导致了评课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仍沿用陈旧的评价体系,必然使授课教师有迎合传统的各项指标的倾向,造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停滞下来。语文评课中,有的以教师的“教”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强调教师的授课能力;有的以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隹,强调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以师生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情况;有的以“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作为评价标准;有的以“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作芳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的繁杂、不完善,必定造成种种问题。

三、新课程评课的策略

1.把握好新课程评课中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实中则不然,不少教师教学“作秀”严重,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是指挥者。

评课时一定要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看教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如何获取所需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展现审美个性。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教师多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多以授课方式,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这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弊端,因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呼声中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在最近的评课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一味注重能力的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我们必须了解课堂上授课教师如何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课后交流时共同研讨,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这一关系的和谐发展。

(3)多元解读与尊重教材的关系

评课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课堂上的发散性问题,看其中多元解读与尊重教材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发展。一旦这种关系被歪曲,要在评课交流总结中及时指出,防止学生带着错误理解走出课堂,防止这种对新理念的曲解。例如,在理想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感悟,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特定关系对文本整体把握、全面理解、细心揣摩。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4)课堂形式与学习实效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我们要求教师在“教正确、讲明白”上下工夫:20世纪90年代,我们注重教法的改革和学法的改进;进入21世纪,我们更注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从只关注学习效果的模式渐渐过渡到课堂形式与学习效果兼顾的模式。在多次评课活动中,我们都发现,授课教师动不动就组织讨论、表演、互动,教室里顿时热闹开来。可是,仔细想想,有些课堂表面上互动程度高,你说我唱,热闹非凡,但问题解决的数量、彻底程度与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到底怎么样呢?课后与学生交流一下,学习的效果与课堂形式的热闹和花哨程度不成正比。

新课改倡导教法为学法服务,对学习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那么,授课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出发,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实效服务。评课时,我们不但要注意课堂形式与学习实效的表面状况,更应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评课交流总结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摒弃做样子、空热闹的课堂形式,呼唤为学习实效服务的课堂形式。

(5)教学手段与审美个性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新,许多新的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这是一件好事,新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我们发现评课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过度采用新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有滥用之嫌。其实,在鉴赏性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授课教师多媒体使用不当,扼杀了学生的审美个性。仿佛不用多媒体就不是新课程!特别是正当学生发挥审美个性的时候,授课教师便通过多媒体把强加的导向性思维展现出来,变相强加到学生身上,取代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轨迹,亦或把留有很大想象空间的结果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检验学生的审美个性是否与展现的结果一致。只有在评课中明确了教学手段与审美个性的关系,才能引导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再成为“放映员”,多媒体不再成为检验学生审美个性的“检票机”。


  • * 您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给力英语网无关。
  • * 您在给力英语网评论系统发表的作品,给力英语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