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Bitch | 婊子是新潮流

编辑:给力英语新闻 更新:2016年12月14日 作者:纽约时报

周五,麦当娜在2016年公告牌女性音乐人颁奖礼上;今年10月的希拉里·克林顿。
周五,麦当娜在2016年公告牌女性音乐人颁奖礼上;今年10月的希拉里·克林顿。

Bitch韦氏词典里有很多种解释,这些解释常带有负面含义、且大都跟性别有关:

1. 雌性的狗或其他食肉的雌性动物;

2. 淫荡或不道德的女人;恶毒的、心怀恶意的、傲慢的女人;

3. 形容很不随和、讨人厌、或使人不愉快的事物。

常看美剧的人都知道,bitch是一個侮辱性的字眼,大多用于咒骂女性。除了bitch之外,英文中专门用于咒骂和侮辱女人的字眼还有很多。

上周五,麦当娜(Madonna)在一个关于女性在音乐界和文化界中受到性别歧视和霸凌的演讲中分享道:

“I was called a whore and a witch.”

有人说我是妓女,是巫婆。

最后一场总统大选辩论中,特朗普也曾在希拉里发言时插嘴:

“Such a nasty woman.”

“真是个恶毒的女人。”

当一个人想要咒骂一名女性时,语言系统总是暗中指引他去选择一个带有性别意味的侮辱性词汇。在这些侮辱性词汇的指引下,骂人者仿佛难以清楚地解释自己究竟想骂对方什么,于是转而攻击对方的性别身份本身。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英文之中,在东方社会也有例子。

崔顺实事件爆发后,有网民用一句辱骂强势女性的谚语攻击朴槿惠:

“If a hen crows, the household collapses.”

“母鸡打鸣,家破人亡。”

有女权组织认为,对于朴槿惠的攻击和调查不应该针对她的性别身份,而应该针对她作为总统的职责:

 “They are not investigating her privacy as a woman but her acts of destroying constitutional order as president.”

“他们不是在调查她作为一个女人的隐私,而是在调查宪法界定的作为总统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东西方社会出现的原因大抵相似。在《纽约时报》《“恶毒女人”:男人是怎么辱骂权利女性的》一文中曾提到过一项研究结果:男人对权力女性的攻击,意在打击他们的士气,并激发社会对于女性拥有权力的不安:

“Insults of powerful women by men perform a particular role, researchers say: cutting them down to size, and playing into discomfort with women in power.”

在流行文化的发展、以及性别意识的逐渐普及之中,“bitch”这一侮辱性词汇的文化含义也在渐渐发生变化。在麦当娜的新专辑《叛逆的心》中就有一首叫做《Unapologetic bitch》。她把bitch定义为一个强有力的、不在社会规则中固步自封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野心勃勃、高声争取平等和尊重,通过努力获得影响力、金钱和名气。

有人认为,从这种意义上讲,麦当娜和希拉里两个人都称得上是bitch。还有人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Bitch is the new black.”

“婊子是新潮流。”

上文提到过的特朗普对希拉里“恶毒的女人”这一评价,后来也被赋予了正面的含义。参议员伊丽莎白·沃顿曾就此公开反驳特朗普道:

“Nasty woman are tough, nasty women are smart, and nasty women vote.”

“唐纳德,你听着:恶毒的女人坚强。恶毒的女人聪明。恶毒的女人能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