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NLP,学习突破的捷径》感触颇深,一直以来,学习方法是众多教师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我们都知道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但是何谓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源自何处?仁者见仁,在这里简单的陈述一下本人的愚见。
现在众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但我们知道好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这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兴趣密不可分。在这里简要谈一些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方法有一定影响,但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呢?事实上,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在幼儿时代,如果父母刻意去培养孩子的做事习惯往往对孩子日后的学习习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父母给孩子时间的安排有严格规定,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并严格监督孩子,使之养成习惯,这样生活习惯如此,其他方面的习惯也自然会想这个方向偏移。因此,如果父母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上能够注重这一点,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是如果早期父母在这一方面关注不是太多,会有一部分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后期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老师同样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逐渐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很大一部分孩子好的学习习惯都不是前期养成的,同一年级的几个班中,成绩特别优异的只有少数的那么几个人,多数情况下这一小部分学生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孩子的学习习惯也都比较好,至少他们能够按时高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其他时间也都能够合理的安排,生活和学习都很规律,这批学生能够享受到是最优厚的待遇:老师的表扬,亲朋好友的赞美,同学们地羡慕…,这些都足以使他们深受鼓舞,学习动力十足,更加努力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更加优异。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另一批孩子,自小学习习惯不好,在校成绩也不佳,成绩排名处于中间偏上的,这些孩子如果受到老师关注的话往往能够一鸣惊人,他们有一定潜力,但是他们需要人来挖掘他们的潜力,来导培养他们地学习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做才能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呢?
指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培养好习惯非常重要。目标不明确,朝那个方向努力都不清楚是无法判定一种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当然,目标不宜过大,不宜太宽泛,也不宜过小很容易达到。目标制定没有特定的标准,但要尽量现实,付出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有个美国朋友,他是一位英语教师,他是这样帮助一位学生制定目标的:刚考过的期中测试学生成绩在班上排名第十二(班上有五十人),他的目标是要在期末考试进前五名,其短期计划如下:①吃晚饭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饭后休息5-15分钟→②晚饭后花大约90分钟完成所有作业,每份作业时间要有一定限制,英语30-35分钟,数学30-35分钟,语文20-30分钟→③每天至少听30分钟英语(听力材料已选好,有新内容也有复习)→④作业写完后有30分钟自由支配时间,可以看电视,搭积木,读书等→⑤每天十点半准时睡觉,要保证睡眠充足。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如果中间有剩余时间也会把时间尽量充分利用,建议大部分用来读书。除此听说这个规划,我还真有些怀疑这是否可行,看似好像是军事化管理,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的自身经历。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父母曾经有这样要求他把自己的时间充分安排,并且要求他严格执行,起初很困难,他曾经试图放弃,但父母的监管和鼓励使得他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渐渐变成一种习惯了。高中之前他一直这样坚持着,到大学后这习惯就慢慢的有些改变,因为生活圈子变了很多。但是不管怎样,他本人从中受益很深。他也坦言,学生能否坚持下去不在于这种方式是好还是坏,而在于他自己是否能够认定并且坚持下去。仔细想想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本人是否能够坚持一种想法并且能够坚持做下去,还是相信中国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位朋友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时间充分合理利用,我相信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说长远些甚至是今后的人生规划都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万事开头难,孩子前期需要家长的督促,我相信大部分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做下定决心去这样做。身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要能持之以恒,不能够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如何去做,自己要以身作则,这一点如果家长能做好的话,相信当你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时,孩子会愿意接受的。好习惯的培养不难开始,但要坚持下去,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其自身的不断努力,家长的密切配合,当然也需要老师的一些帮助。比如在老师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堂上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很多方面都会对孩子有一定影响。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若是成绩还不是很理想的话那我们就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兴趣。下次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如何激发学习兴趣。